复赛过后。

    第二天即是最终的决赛。

    昨天方才通关的二十八位青少年男子组棋手在短暂休息一晚过后,照旧齐聚在日照广电酒店大厅内。

    算上其他各组的剩余名单,真正能够踏上决赛场地的棋手仅有五十人出头。

    相比于前几天不同的是,大厅内除了记者以及工作人员,还多出了一些类似于球探的外人。

    他们基本是受围甲围乙各大俱乐部所托,专门来定段赛现场负责考察这最终的几十名职业棋手。

    而主要关注的点自然也是在青少年男子组中,青少年女子组定段不会超过五人,实地考察的需求并不那么大。

    而男子成年组则完全没有考察的必要,成年才达到定段,在大多数情况下显然很难符合围棋精英的概念。

    只有青少年男子组定段的十四名棋手才是各大围棋俱乐部所需。

    刚定段的职业棋手首要任务同样也是签约战队,他们要从围棋联赛中扩大知名度,获取对局费,这是职业棋手生存的基础条件。

    至于登录围甲还是围乙,一切以所展现的实力为主。

    不过大多棋手早在没定段前就已经因为背后的道场,以及所处位置与相关的俱乐部有所联系,并不只是在定段赛后才被注意到。

    例如吴依铭,作为江苏队的希望之星,早早就是杭州云林决破队的座上之宾。

    “你们可以和记者同时进入稍后的比赛现场,只不过不能出声,也不能有太过频繁的走动,时间只有15分钟。”

    棋协的工作人员转达着要求,决赛现场并不是要保持绝对安静,可以有经常性的媒体入驻环节。